按照“三年托起一座工业新城”的战略部署,宝庆工业集中区正努力加快建设步伐,向着“打造千亿园区、建设工业新城、建成国家级园区”的目标奋进,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税收50亿元。图为1月4日,正在兴建中的宝庆工业集中区。申兴刚 摄
这个冬季注定是一个充满能量与希望的季节。
2013年12月25日,洞新高速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圆梦;三天后,邵阳武冈机场试验段工程开工建设,世界500强企业百威英博集团投资建设的百威英博武冈啤酒生产基地正式奠基,湖南云峰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投产……
在“多”与“快”的合力下,项目建设正在邵阳这一片热土发生“聚集效应”。如今,行走在邵水河畔、资江两岸、邵阳大道,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处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正汇聚成我市转型发展的大潮。
(小标)空前重视项目建设
2013年,我市先后10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26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为市体育中心、市中心医院东院扩建等55重点个项目协调解决项目规划选址、征地拆迁、建设资金等问题。
去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13年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责任目标任务书的通知》,大力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以及“定项目、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包发展环境”的项目建设“四定一包”责任制,市重点项目均实行领导挂点联系制度。
在重点项目管理上,按照开发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强力推进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实行分级分组负责制、市级领导挂点包干制、定期调度督查制,各市直帮扶单位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开工率和建设进度。去年全市共组织现场督查项目进度70余次,处理经济发展环境案件214件、问责342人,妥善解决阻工闹事、强揽强卖等突出矛盾问题32起;市县两级法院对房屋拆迁实行司法介入,破解征拆难题。
我市专门出台重点项目审批操作办法,制定了审批流程图,对重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和全程代办,将重点项目开工前从立项到报建所有手续审批时间由法定458个工作日压缩到199工作日,又通过并联审批精简为90个工作日,大大缩减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同时,开通“12345”服务热线,采取“集中受理、归口办理、统一协调、部门联动、限时办理、全面反馈”的方式,实行全天候受理群众的诉求和建议。
统计显示,去年全年共组织实施重点工程274个,年度计划投资392亿元,实际完成451.8亿元,同比增长63%,为年度计划的106%。247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0%。“四个十大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8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2%。
(小标)基础设施脱胎换骨
2002年末,潭邵高速邵阳段通车,邵阳从此步入“高速”发展时代。尝尽了“外无出路,内无好路”的痛楚,邵阳将交通设施等基础项目建设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截至2013年底,洞新、怀通高速竣工通车,武冈机场开工建设;2014年,怀邵衡铁路开工建设,争取安邵高速建成通车,全力推进邵坪、武靖高速建设……邵阳的交通网络构架更加清晰,交通枢纽地位开始凸显。
“城区美了。”很多市民都由衷地发出感叹和赞美。然而,曾几何时,污水排放、建筑生活垃圾污染等,让这座古城失去了美丽和纯净。“旧城改造”在市民期盼中拉开序幕。随着市区367条小街小巷的改造完成,以及学院路一期、立新路二期东段建成通车,桂花大桥、雪峰大桥、蔡锷故居整体开发及周边路网工程正式开工,昭陵西路、铁砂岭路改造基本完成,敏州西路、蔡锷路等正在美化绿化,古城宝庆焕发出崭新容颜。
能源基础逐步夯实。宝庆电厂二期已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十二五”开工的火电项目正在上报国家能源局。南山风电二期并网发电,新宁风雨殿、隆回宝莲风电正式投产。新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4个。管输天然气入邵工程正式通气运营,“气化邵阳”县县通工程规划开始描绘蓝图。
去年,我市把抓项目、扩投资、强基础作为主旋律和推进区域发展的主抓手。全年274个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64个,其中交通基础项目28个。统计显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03.9%,增长35%。
(小标)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坐落于邵阳大道宝庆工业集中区的恒天九五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材料及新型纺织机械装备制造项目,是我市去年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工程”之一。这一项目的实施将让邵纺机实现“退城入园”的华丽转身,成为我市制造业崛起的又一巨头,总产值达到20亿元。
如今,放眼宝庆工业集中区,一座座厂房,一个个项目,或竣工投产,或安装设备,或加紧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项目建设从产业领域,向节能环保、民生和社会发展领域全面铺开,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发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等多种产业。
转型跨越的核心是项目建设。我市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将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去年组织实施的274个重点项目中,产业项目占134个,计划投资153.7亿元,完成投资168.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9.4%。
有关统计显示,去年,我市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九兴鞋业一期600万双耐克鞋生产线试产运行,三一湖汽完成整体搬迁,湘窖酒业2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初步建成,邵纺机二号厂房竣工投产,湘中制药退城入园项目部分单项工程已封顶,厂房已开工建设,邦盛超薄超强电子玻璃征地拆迁基本完成……
在邵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探寻中,项目建设迸发出强大生命力。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10亿元,增长1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总数达到846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8家、过亿元423家。建材、食品两大产业产值过200亿元,其中建材产业216亿元、食品产业210亿元,均增长18%。55个湘西地区开发省规划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税收6.5亿元,安排就业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