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解读天下“邵东人”
  • 2010/6/23
  • 深圳市邵阳商会
  • 20551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湘中大地邵阳(旧称宝庆)之东乡,即今之邵东,有一群“宝古佬”纷纷走出家门,走南闯北,从而揭开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新的一页,这些人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犹太人”的邵东商人,这种现象也被专家和学者称赞为“邵东经济现象”。在邵东商人的影响和带领下,三湘大地,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邵商”、“湘商”迅速遍及全国。

“邵东人” 与商界湘军

       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曾对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及其他领域产生过一系列重要影响。湖湘文化是湖湘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忧国忧民”、“通变求新”,表现在湘人身上则为质直、刚烈、倔强的个性。 当年湘军之所以能崛起并闻名天下,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原因。

       在历史上自晚清以来的一个时期,湖南人是时代的宠儿,他们弛骋疆场,挥斥四方,纵横天下,可谓独领风骚,出尽风头。以曽国藩为首的第一代“湘军”把一个行将就木的清王朝救活,以黄兴蔡锷为首的第二代“湘军”推翻了封建帝制,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三代“湘军”建立了新中国。曽左湘军时代,湖南成为天下最富裕的省之一;戊戌变法时代,湖南成为天下最富朝气的省之一;毛泽东时代,湖南是最富朝气又最富裕的省之一。

       “湘军”是湖湘人的骄傲,是千年湖湘文化的积淀,是湖湘文化的物化和最突出体现,是无形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人的一块招牌。近年来,“湘军”为湖湘各界广泛使用,成为优秀湖湘人群体的总称,“文学湘军”、“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体育湘军”等等,但是,今天湖南人偏偏在经济上底气不足。

       当湖南人还停留在对昔日湘军的荣耀津津乐道、自我陶醉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觉醒来,人们发现当年纵横驰骋的湘军现今已风光不再,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已被时代无情地远远抛在后面,湖湘文化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也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有几许无奈。多年来,专家学者们在苦苦寻求湖湘文化在新时期的突破口和出路,不断探讨湖湘文化与新时期的对接和吻合,冷静反思湖湘文化在当今经济大潮中的重新定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人们不禁要问:千年湖湘文化何去何从,在今天还有没有市场?湖南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湖南人向来“崇文尚武”、“重文轻商”、“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世俗观念也认为湖南人只会打仗、搞政治,不会搞经济。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和错觉,这只是因为湖南人曾经在前者太厉害太辉煌了,其光环掩盖了后者,人们还未能完全从其光环下走出来,后者未能被很好地发现、重视、引导、培育、提升、扩大 、推广而已。

        以“邵东人”为代表的湖南商人就是今日“商界湘军”,无论从数量还是影响来讲都能跟其他“湘军”相媲美。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30多万邵东商人走南创闯北,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远涉东南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成了商海弄潮儿,获得了“中国犹太人”的美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哪里有邵东人,哪里就有市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邵东人身影,留有邵东人的足迹,全国各个城市出现了“邵东街”和“邵东区”。他们创造了邵东人奇迹,打破了世俗观念,树立了湖湘人既能打仗又能经商的新形象,让世人刮目相看。“邵东人”在湖南商界首屈一指,在湖南本土还没有哪个地域的商人能与之相提并论,“邵东人”几乎成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代名词;就全国范围而言,“邵东人”出现早、数量多、足迹广、规模大、名气响,已形成一定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诞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商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商界湘军”先驱、劲旅。

“邵东人”与民营经济

         20世纪末,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文化价值的取舍标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资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党的八大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党全国人民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穷则思变,改革开放之际,邵东人顺应历史潮流,在个体经济方面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面,开新中国民营经济之先河。19世纪70年代末,千千万万的“邵东人”离开了祖祖辈辈的土地,自发地走上了新中国新商人的经商之路。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的“邵东人”也因此最先站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营经济的风口浪尖,从而掀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于是,邵东人率先在全国恢复了集贸市场,由邵东人曾小山创办的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也诞生在这里,邵东也成为了全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和湖南省第一个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实验区,“邵东经济现象”出现了,30多万邵东商人散布全国各地,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商界湘军”,同为全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的温州当年也曾经组团到邵东学习取经,这是何等的风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邵东形成了“专业村、工业镇、商业城”式经济格局,获得了“百工之乡”、“商贸之城”的称号,拥有100多个专业市场,成为了中国中西部商贸交流中心,其中邵东工业品市场、家电批发城、五金大市场、皮革市场、烟酒副食果品批发市场、木材市场、廉桥药材市场、邵东眼镜城等在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真正做到了货通天下。

       邵东人在改革开放之前,即肩挑手推,走乡串户;改革开放之初,又摆摊开店,大搞个体;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又开场立市,建立商品大流通;进入21世纪,又兴办工业,打造商品制造地。他们与时俱进,一步一步完成肩挑——摆摊——开店——兴市—— 建厂的历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邵东人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一步一步印证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

       党的十五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时至今日 ,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强盛已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者和新文明的一面旗子。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邵东人所开创的民营经济模式就是我们今后经济建设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假如20年前我们就把邵东经济现象看成是湖湘文化的新气象、看准邵东民营经济模式就是今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模式,如果邵阳人、湖南人都能像邵东人一样,那么今天的邵阳(邵东)就会像今天的温州、今天的湖南就会像今天的浙江,其影响和作用可想而知(湖南省在改革开放以前是排在全国前面的,邵阳市在改革开放以前是排在全省前列的)。可惜30年过去了,今天的“邵东人”仍然还只是当年的“邵东人”,我们也一直只把“邵东人”看成是邵东的“邵东人”,甚至只看成是邵东人的“邵东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原因何在?在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所以能舞起我国经济建设两条巨龙,原因何在?在民营、在外企。我们已经错过了月亮不能再错过星星。邵东的优势在哪里?在民营经济!邵阳的基础在哪里?在民营经济!湖南的希望又在哪里?在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出路在哪里?在解放思想、在与时俱进!在物尽其用、在人尽其才!在招商引资、在科技创新!

“邵东人”与湖湘文化 


       “邵东人”这匹黑马的杀出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简单的什么环境、地域、位置、交通等等的影响,而是颇有渊源。它是文化与时代碰撞的产物,是湖湘文化与改革开放的结晶。

       湖湘文化蕴含商业、经济基因,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占主导而已。还在湘军诞生之前的两江总督陶澍、魏源等就在整顿漕政、革新盐务、清理财库、改革币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被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驱”;19世纪60年代起曾国藩等湘军将领所倡导发起的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批工业企业,直接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系统地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纲领,等等。邵东这种经济现象不是诞生在其他地方而是偏偏诞生在内陆省湖南(同时期出现的商人还有温州人,温州人的出现跟其临海的地理位置及浙江由来已久的对外通商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千年湖湘文化的心理作用,是湖湘文化长时期蕴蓄的爆发和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表现。邵东经济现象早不早迟不迟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与改革开放时代有直接联系。它是改革开放的催生物,顺应了历史潮流,应运而生。邵东经济现象不是出现在湖南其他地方,而是偏偏出现在湘中腹地的邵阳,这跟邵阳与湖湘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分不开的。

       邵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覆盖区,更是当年湘军的发祥地和重要组成部分。邵阳人善于学习,勇于变革,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仁人志士,风流俊杰,顺应历史潮流,产生过一批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开一代风气、引领时代潮流的风云人物: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思想家魏源,湘军创始人江忠源,变法大臣洋务派代表、继曾国藩左宗棠之后湘军统帅、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湘军先驱、劲旅——当年威震大江南北的“湘军楚勇”之“楚勇”(又称楚军),民主革命先驱、“再造民国”第一人蔡锷,点燃“五四”运动第一把火的急先锋匡互生等等都是邵阳人。改革开放之际,邵东人在个体经济方面又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面,开民营经济之先河。邵东人的崛起是湘军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对新时期湖湘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湖湘文化与时俱进的表现。它开拓了湖湘文化的新视野,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容,给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湖湘文化的新局面,令人耳目一新,人心振奋。邵东人的成功实践给湖湘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邵东深处内地,非沿江沿海、也非交通枢纽,但邵东人却秉承湖湘文化、湘军精神,异军突起,横空出世。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通变求新”、“自强不息”、“经世致用”等精神和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继承,并且被发挥表现得淋漓尽致。邵东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为了更好地生存,在当时的大气候环境下,他们敢为人先,通变求新,首先弃农从商,从事个体经商,另谋发展。这在当时该有何等的眼光和精神,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并且不是一个两个、十个八个,而是一大批、一大群,千千万万个。这就是湖湘文化心理、湘军精神的惯性作用。在经商创业中,天南地北,摸爬滚打,吃苦耐劳,这完全是当年“宝古佬”、“湘军”霸蛮精神的体现,是湖湘人固有的优良传统。他们勤勤恳恳,拼搏不息,一步一个脚印,滚雪球似地不断积累发展壮大,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涓涓细流终成大江大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没有这种文化心理、背景和底蕴,就没有今天邵东人的辉煌业绩。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前途。湖湘文化本身就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就没有湖湘文化,更没有近代湖湘文化的辉煌成就。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讲究“经世致用”。时代发展到21世纪,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湖湘文化也应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邵东人的崛起是湖湘文化长时期蕴蓄的爆发,是湖湘文化、湘军精神在新时期的重大转折和历史性突破,是湖湘文化发展史上继湘军的出现之后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湖湘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湘军是湖湘文化的物化和最突出体现,当年湘军的出现是湖湘文化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飞跃,而今天邵东人的出现又是湖湘文化在实践上的一次突破,并将由此而引发和推动理论的发展、变化和转型,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邵东人用自己的行动对新时期的湖湘文化、湘军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邵东人”眼光敏锐,头脑灵活,精明能干,开拓进取,个性也由以前湘人的质直、刚烈、倔强开始变得柔和、灵活、多变,他们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将湖湘文化发扬光大。他们创造性地将湖湘文化中“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政治思想转变为国计民生、衣食住行的经济观念,成功地把前几代湘军“保家卫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经邦济世”革命目标和任务转换为和平建设的经济筹谋,把前辈湘军搞政治、打仗的精神和力量移植应用到搞经济、经商上来,在商业化、市场化、工业化方面破茧而出,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给世人展现了湖湘文化的新视野:开放性、前瞻性、敏锐性、灵活性、开创性、兼容性、亲和性、协作性等等特别是财商禀赋,给人希望,给人鼓舞。 

       “邵东人”的崛起是湖湘文化与时俱进的表现,邵东人精神就是新时期湖湘文化精神、湘军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最重要的精神,恰恰就是我们湖南人最欠缺的。邵东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良个性和闪光点,就是湖湘文化的新亮点。邵东人用自己的实践在思想大变革之际给湖湘文化杀出了一条血路,给湖湘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将湖湘文化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无异于空谷足音,犹如一缕春风,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首先得力于思想大解放的胜利,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同时就是思想观念不断解放进步的过程。新时期的“商界湘军”之所以未能形成气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时期的湖湘文化的发展太缓慢了,徘徊不前,甚至是成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束缚,成了湖南人自己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商界湘军”的建设缺乏坚实强大的思想力量、理论支持。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积极主动研究、探索、引导湖湘文化在新时期的变化和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已经看到旧有的湖湘文化在当今条件下的弱点,也认识到必须创新湖湘文化,那么该如何入手呢?“邵东人”的成功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

“邵东人”、“邵商”、“湘商”       

       众所周知,浙江之所以能成为继江苏、广东、上海之后的又一个经济热点,这应归功于温州模式、温州文化的民本经济。当年湘军之所以能崛起,与千年湖湘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同样,今天要创建“商界湘军”,也必须有先进创新的理论来引导,正确强大的舆论来支持。我们不能把“邵东人”仅仅看成是邵东的“邵东人”,也不能仅仅看成是邵东人的“邵东人”,更不能把邵东经济现象简单地看成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和纯粹的个体经济。我们应该从理论的角度,站在湖湘文化的高度和发展邵阳、湖南经济的全局来看待邵东经济现象,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充分认识深厚先进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持久的推动作用,为其摇旗呐喊、打气鼓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发扬其精神,扩大其影响,使湖湘文化真正成为推动我市、我省经济建设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民营经济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自鸦片战争到民国,邵阳古城商贾云集,商业极度繁荣。宝庆商人在汉口更是叱咤风云,尽显“宝古佬”风采。邵东个体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到今天已经0多年,当年曾与温州同时起步。在邵东人的影响和带动下,以邵东人为代表的“邵商”、“湘商”,纷纷走出家门,闯荡商海,在珠三角、长三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湖南的民营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从业人员已经占到了总从业人员的60%以上,“湘商”群众基础已经初见端倪,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我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支劲旅。 

       今天,洛湛铁路、上瑞高速、太澳高速等已经或即将贯通,邵东、邵阳、湖南交通状况大为改观, 区位优势日益明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经济重点转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邵东人、邵阳人、湖南人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邵东人要想再来一次飞跃,再创一次辉煌,必须改变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再接再厉、大办工业、广涉其他领域,整合资源、改变单打独斗局面,扩大规模、实现强强联合,提高档次、加大科技含量,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抓住机遇、接应国际国内产业梯度向内地的转移,放眼全球、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寻求政策、舆论、资金、 技术、智力和文化支持;完成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的过渡,实现由个体户向企业家的提升,加速由优秀到卓越的飞跃,达到由商品集散地向商品制造地的转变;产生龙头拉动作用,影响和推动人们观念的改变,引领更多的邵阳人、湖南人加入,走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之路,进而带动整个邵阳、湖南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顺应湖南在中部崛起之势,打造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集聚带和辐射带,再一次演绎“湘军”神话。否则,曾经辉煌的邵东人最终也会湮没于日新月异的经济大潮之中,上个世纪已经落后的湖南人,21世纪又将与大好机会擦肩而过,最终被周围省份所屏蔽。

       当年湘军的出现、强大、辉煌和鼎盛与湘军中有一大批襟怀宽广、怀抱经世之心的的知识分子、将帅型人才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更呼唤一大批志存高远、阅历丰富、眼界开阔、融贯中西、智勇双全能驰骋商场、担当重任的“湘商” 将领、统帅级人物——企业家和能支撑一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出现。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湘商”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能力的提升。

       “无湘不成军”,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邵东人、邵阳人、湖南人能否举起“商界湘军”这面大旗 ,引领更多的邵阳人、湖湘人加入,将湖湘文化发扬光大,奋起直追,立足湖南,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继晋商、徽商、闽商、粤商、浙商之后把“湘商”这块牌子叫响,搭民营经济之巨舰,乘改革开放之长风,进而打造“产业湘军”、“经济湘军”,创造众多品牌,产生一批能在商界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巨子,振兴邵阳和湖南经济,向“无湘不成商”奋进,真正树立起第四代“湘军”形象,任重而道远,但这也是邵东人、邵阳人、湖南人希望之所在,出路之所在,人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  联系人:张女士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