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商,湖南商人的简称,一般指湖南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古至今,湖南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中坚之一。从2007年由省人民政府首次在长沙主办了首届湘商大会,到今年9月在常德召开第四届湘商大会,湘商网自07年8月23日由副省长亲自点击开通,湘商杂志,天下湘商系列电视片相继问世,今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支持湘商发展的6号文件,为湘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湘商已成为湖南的一张商业文化名片。湘商已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湖南省,“邵东模式”,“湘中经验”,“大汉现象”,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湖南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湖南的发展给予关注。
1840:湖南人以经济切入历史拐点
1840年,爆发在珠江口的一场战争,把中国卷入到了世界历史的现代进程中,帝国主义的全球化扩张撕下了所谓现代文明温情脉脉的面纱,使中国开始了不断蒙羞的灾难历史:船坚炮利的英国远征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岭南重镇广州,逼迫沉醉在康乾盛世余荫中的清廷,签下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拖入到了半殖民地化的泥潭中。
一个亘古未有的巨变时代来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撞击、新兴帝国的崛起与老大帝国的衰朽——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格局重新洗牌,而器物层面的高下之分已然决出。
这是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拐点,也是两千多年来在中国政坛默默无闻的湖南的历史拐点。
在此之前20年,当清朝的王公贵族们还捏着鼻烟壶在老大帝国的虚假繁荣中醉死梦生时,一个叫陶澍的湖南人,以湘人独具的眼光洞察到了这场危机。这位在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之风下长大、与近代商业文明毫不相干的书生,一登上中国政坛,竟以一种缜密的经济头脑和娴熟的商业运作,对清王朝的经济系统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地改革,被誉为近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人。请看他的一系列动作——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走马出任川东道,力主减官盐价四之一以敌私盐之议,于是“居民尽食官盐,私贩遂绝。数郡安堵而商销亦倍额”;
道光五年(1825年),任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以海运较河运省费过半力排众议,悉心筹划,将苏、松、常、镇、太仓漕米160馀万石经海上运抵天津,开启清王朝海运之先河;
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着手全面革除盐政弊端:“裁浮费以轻成本”、“慎出纳以重库款”、“禁粮私船私以清纲销”、“革五霸十杠以清淮北”,在官商勾结的晚清商场掀起一场大地震。
这是湖南人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写下的第一个大手笔。从此,风起云涌的湖南人才群体高吟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时代强音走向中国政坛,如群星般升起在历史的天空。
陶澍死后一年,鸦片战争爆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狂涛夹着血风腥雨,无情地冲击着古老华夏的国门。西风鹤唳,残阳泣血。是守让退却,还是抗争进取?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抉择。当此之时,又是一位叫魏源的湖湘子弟,毅然站出来,将一张全新的世界版图推到国人面前,拉开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视野,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咸丰二年(1852年),魏源以湘人的豪气与才情,励精图治,著成泱泱《海国图志》100卷,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等经国大事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在当时不亚于一声惊雷,振聋发聩!他主张积极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战舰、火器;提倡开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器械;并在《默觚》中抒发“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思想,对清王朝长期固步自封的闭关政策给予了犀利批判。
这是湖南人登上近代中国历史舞台后的第二个大手笔!它直接促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萌芽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清王朝久闭的国门终于被湖南人打开。
至今仍有很多人弄不明白:为什么湖南人登上历史舞台后挥下的两个大手笔,都与经济有关?为什么率先站出来主张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提倡学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是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经济以农耕为本的湖南人,而不是最早接触资本主义文明、视野比较开阔的东南沿海人?
这似乎是一个历史之谜。
但不管你明不明白,湖南人的这两个大手笔,决定了中国近代历史最后几十年的走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其余风流韵甚至影响到21世纪的今天。
“湘军”:不是湖南的唯一名片
自20世纪初陈独秀站在历史的又一转折点呼唤“湖南人底精神”、杨度站在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高唱“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近一百年来,在很多人(包括湖南人)眼里,湖湘文化的传统就是多产政治家、军事家;湖南的文化符号就是两个字:“湘军”。
“会打仗”、“霸蛮”——这种与现代文明和商品经济似乎已格格不入的词汇,今天几乎仍被看成是湖南人的代名词。
不错,“湘军”的确是湖湘文化的一道风景:它以敢于牺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等文化个性,把湖南人某一方面的精神禀赋宣泄得淋漓尽致;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一种特殊方式所表达出来的忧国思想和救世情怀,仍不失为湘人的一种自豪。
但湖南人的自豪就只剩会打仗吗?
事实是,且不说陶澍、魏源等对中国近代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此之大,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将领们对中国近代工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远远大于他们军事上的成就。
有学者指出——
“曾国藩弘扬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师夷智以造船制炮’的主张;别看‘智’与‘技’仅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一种更大的开放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