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召开的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 ,对我 市“十二五”期间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188亿元 ,增加值达到68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750亿元 ,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9% ,规模企业数达到1300户以上 ,市本级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0%以上 ,工业税收对财政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提高到75%以上 ,形成以百亿企业为龙头,50亿企业为骨干,10亿企业为重点 ,亿元企业为群体的新型工业体系。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工业部门将如何谋求新突破 ,开创新局面 ,推动工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顺利实 现“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笔者采访了市长助理 、市经信委主任秦立军。
一些关键问题仍未解决
秦立军介绍 ,近年来 ,我市工业经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兴起 ,优势产业建设取得明显成就 ,县域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抓大工业的机制进一步形成 ,谋工业、抓工业的力度空前加大 ,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全市或部分地区所享受的湘西开发 、国省扶贫县 、民族地区 、省革命老区等政策 ,为我们向上申请项目 、争取政策扶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 过“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复杂局面前驾驭工业、发展工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企业抵御风险、转化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关注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明显增强,为我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
然而 ,尽管我市近年来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工业水平滞后,纵向比较,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速不断攀升,但是横向比较,发展还远远不够,与其他地市相比差距明显;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企业少,传统行业企业多,依托资源和投入增长的局面没有发生改变,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偏低;三是转变方式压力较大。高耗行业占工业的比重仍然较大,落后产能在全市范围内还普遍存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提档升级的压力较大;四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服务环境有待提升。
发展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
秦立军说,根据我市工业现状,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通过构建优势产业新格局,实现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要围绕发展重点,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我们要针对各产业的基础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培育大产业。一是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机冶、食品、建材工业,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到2015年,机冶工业要实现工业总产值518亿元以上,诞生邵阳市首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食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388亿元,争创10个在国内同行业中占相当市场份额的驰名品牌。二是巩固发展有一定基础的纺织、化工工业;三是着力培育新材料、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们要建设大企业。以打 造“汽车城、酒城 、能源城”为目标 ,全力支持三一湖汽、湘窖酒业 、宝庆电厂发展壮大;通过项目建设推动邵阳纺机 、合力化纤 、宝兴科肥 、立得皮革 、中南制药 、广信纸业等行业领军企业发展;采取产权转让 、参股出售等多种形式扶持一批企业靠大靠强 ,寻求发展;促进一批中小企业优势互补 ,结成同盟 ,通过合作经营 ,形成武冈卤菜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我们要打造大品牌。对搅拌汽车 、名优曲酒 、纺织机械 、奶制品等二十类优势拳头产品要实行强化调整 ,予以重点扶持 ,培育一批全国名优品牌;对中成药 、光伏玻璃、超高压绝缘纸板等战略新兴产业新产品给予重点支持;对一些有市场 、有效益 ,但品种需要变换的产品实施开拓性调整。
夯实工业发展举措
秦立军说,我们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大力振兴传统产业,推动优势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优化创新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技术创 新求生存、以产品质量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提高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加工技术的系统集成,推进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营销网络化,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同时,坚持内外并举,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思路,积极承接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省外和境外资金,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外资并购,促进我市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要立足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比较优势,有选择地集中支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加快发展,逐步实现办大工业的目标。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污染防治,推进清洁生产,推广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特别是宝庆科技工业园在政策、服务、环境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快高成长性企业的培养,推动企业入园工作,促进优势企业加速集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创业基地。同时,培育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为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创造宽松平等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促进工业企业全面发展。(秦立军、羊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