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数说“十一五”邵阳经济成就
  • 2011/1/12
  • 深圳市邵阳商会
  • 9137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市各项主要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4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8亿元,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2.2%超过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高3.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2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1.9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14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10亿元,是“十五”末的4.3倍,年均增长3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18.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0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8.8%。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30.1:28.8:41.1调整为24.2:38.2:37.6。全市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五年中,全市规模工业增速和技改投资增速均居全省前列。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8.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亿元,是“十五”末的4.3倍,年均增长24.3%。机械、冶金、食品、纺织、医化、建材、造纸、能源等8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规模工业企业由520家发展到87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由15家增加到180家。
       “十一五”时期,全市粮食连年增产丰收,总产达到335万吨,居全省第一,农林牧渔增加值由93.1亿元增加到177亿元,年均增长6.2%。养殖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出栏猪、牛、羊,分别达到938万头、29万头、40万头,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农业综合开发成绩显著。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由165家增加到27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全市已建成粮油、奶业、生猪、果蔬、竹木、药材和烟草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316万亩。
       商贸旅游日益活跃,十一五时期,覆盖城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市新办标准化农家店1993家。崀山申遗圆满成功,崀山成为全国第八处和我省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隆回荣获全国最佳旅游资源城市奖。全市旅游收入达到168.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

          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十一五”时期,全市共投入资金30.8亿元,完成减排工程项目263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砷等主要污染物削减率分别为11.6%、12.9%和17.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植树造林、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进展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4%,西部六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
       能源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水电装机32.7万千瓦。南山风电场开工建设,筱溪和晒谷滩等电站蓄水发电。新建沼气池5.2万口,沼气工程达到1369处。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市交通建设快速推进,我市已经成为全省输变电枢纽城市,全市交通总投入24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7倍,超过建国以来历年投资总和。“十一五”期间共有8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其中邵怀、邵永和邵衡3条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6.5公里,在建的5条、里程达到223.8公里,正式构成“十”字形道路骨架。建成和在建国省干线公路项目320个、840.5公里。修建通乡通畅等农村公路1.4万公里,全市100%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85%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市实现土地出让价款53.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42平方公里增加到57平方公里,人口由44万增加到55万,全市城镇化率由26.3%提高到31.6%。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11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施“一带一环”和“九横十纵”新区道路拓展工程,18公里长的邵阳大道全线贯通,21公里长的一环路建成通车;新建或改建了西湖路、宝庆路、魏源东路、敏州路、东塔路和资江二桥、西湖桥、邵水步行桥、佘湖桥等25条主干道路和4座桥梁;新建了西湖广场、江北广场、双龙紫薇园和湘窖文化广场等6个文化休闲广场;完成了“自来水过江”、天然气置换工程,新增供水管网159公里、供气管网162.8公里。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40亿元,竣工商品房面积330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2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五年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项,专利申请量3639件,授权量1659件,高新技术产值由2005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0亿元,我市被列入“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教育均衡健康发展,五年投入资金25.5亿元,改造和新建校舍51.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实现动态消危。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取消,“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改建和新建乡镇文化站212个、农村书屋1447家。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比“十五”时期下降0.18个千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6.8万人、24.6万人、50.9万人、29.8万人、32.7万人和46.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4%。五年累计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36.3亿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34亿元、社会保障补贴资金5.7亿元、城镇低保资金2.5亿元、农村低保资金2.3亿元和移民后扶资金7亿元。建成廉租住房1.4万套、71.3万平方米,改造城市和独立工矿棚户区76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867万元,受益人口2.8万户、6.2万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6所。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帮助15.3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1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水利建设加强。新建城市防洪堤25.5公里,完成368座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86元和3906元,年均增长10.9%和9.1%。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0亿元,年均增长1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90亿元,年均增长16.1%。
       “十一五”时期,我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9件,建议、批评和意见1104件,市政协提案1713件,办复率达到100%。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十一五”时期,我市发展活力逐步增强,国企改制不断推进,五年完成企业改制154户,国企改制面达到80%,累计盘活企业资产26.9亿元。招商引资连创新高,五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33个,利用外资41041万美元,年均增长14.6%;引进内资项目3450个,内联引资1230亿元,年均增长37.1%。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0.2亿美元,年均增长23.1%。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23家。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  联系人:张女士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