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是一条龙。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这么自信地过来了。
而湖南人尤甚。
眼前这位湖南邵阳汉子叫胜龙,意在成为成就卓越之人。
2007年,傅胜龙麾下的湖南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75亿元人民币,成为湖南民营企业500强前3名。
15年时光,傅胜龙成就了大汉集团;大汉集团也成就了傅胜龙和1500名“大汉人”,并正在惠及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而未来,作为邵商和湘商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傅胜龙,也必将成就更多的邵商、湘商们。
——采访手记
胸怀,以聚“龙”传神
“为中国100个城市的发展做出质的贡献。使县城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高。”一脸敦厚的傅胜龙把大汉人的目标表述在口头上,就像人们平常说明天在哪里见面一样平实而可信。
尽管,这个目标是那么撼人心魄。
一直以钢材贸易和物流为主打产业的大汉集团,涉足房地产业的路径,不是时行的以雄厚的资本角逐一线和二线主流城市,或疯狂圈地,获取癌利;而是把着力点放到资本市场最薄弱、最紧张,也是最需要的县域地区,主动去请农民进城,不断在农村城市化的最前沿埋单——到2020年,要开发升级100个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让1亿人受益。
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
”这其实是一个不断追求‘蝶变’的过程。“一位接近傅胜龙的经济学家这样告诉记者,”我猜想傅胜龙骨子里绝对有一种充斥大爱的艺术情结。因为人只有在历经一番追寻痛苦的蝶变后,生命才是最趋于完美的。“
”做企业也需要这种艺术。“这位专家说,”成功人生的神秘性就在于他的艺术性。成功的企业同样是艺术性最神秘的地方。“
傅胜龙是不是真的摸到了艺术化创业的窍门,我们不得而知。但总是出奇制胜的手笔,却又让人不得不信。
1992年,那个大中国”赶海“的春天,傅胜龙一头扎下去,从走家串户推销挂历、报刊起步,稍积了点家底就玩起了钢材贸易。
1993年,市场一度低迷,在别人的纷纷逃离中,傅胜龙却奇迹般地做到了月800万元销售额,而更离奇的则是这年底,傅胜龙倾尽家底与钢铁厂一举签署了月销售1800万元的”军令状“,最终的成绩是月销售额达到1900万元。引以自豪的傅胜龙把这一年作为自己涉足商海的新纪年。
此后的15年,傅胜龙一直以马良式的神笔书写着自己的商业传奇。
目前,随着省内10多处工地的稳步推进,”请农民进城“注定要成为傅胜龙人生的又一个得意之作。
而这曲大戏的灵魂,则是总导演傅胜龙设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资本=责任,财富=业绩“。即大汉人视资本的积累为企业责任的积累,资本越大,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视业绩的积累为财富的积累,把社会业绩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以此体现企业和自身的财富。
“让我们将有限的生命,用有限的资本去谱写那无限的社会责任吧!”也许有人对傅胜龙这一振臂高呼心存疑惑:那当年的红色情结是不是也太浓了点?
不过,当你了解到大汉集团网罗了湘中地区大中型企业和单位的团委书记成为人才主力阵容的事实后,你会反思这么一个问题:“傅胜龙是个什么样的商人?”
有人说得很干脆:“他是个红色资本家。”
“集团公司目前共有1500多名员工。其中有25名上世纪80年代大中型国营企业和政府机关里的团委书记,占到企业高层的70%以上,现在有15名还分别当上了集团子公司的总经理。“大汉集团行政总监邹明也曾经是一名有10多年工龄的某国企“团委书记”,他对这种“团委书记现象”的解释是:“这些人社会责任心强,而且思想活跃,开放意识突出。”
大汉的这一人才奇观说明了什么呢?
算不算傅胜龙艺术化运作的又一个“妙招”?
也有人这样开玩笑说,若干年后,这必将成为后人演绎傅氏生涯的传奇一笔。
还有一个连历史都难以回避的事实是,上世纪80年代前体味过饥饿和狂热的人们心中始终镌刻的名词——“共产党人”,在大汉集团得到了大写。
“党组织的工作在大汉集团一刻都不曾松懈。”同时兼任中共大汉控股集团党委书记的傅胜龙如是说,“共产党人应该最懂得感恩,感恩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和人民。这是我们教育党员和发展事业的基石。”他甚至给回报社会定调为企业的“孝道”,也是终极目标。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归顺”到大汉集团麾下的潇湘职业学院,开锣时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启动“孝道文化工程”。若许年来一直备受世人冷落的传统的孝道文化旗帜,让“大汉”义无反顾地扛了起来。
“龙的传人要担当龙的事业。”傅胜龙说,“共产党人就是要有更宽广的胸怀。”
至此,傅胜龙的大汉情怀之内核已大白于天下。
意志,因软实力更硬
因《山道弯弯》成名的老作家谭谈,对在自己老家娄底打拼的傅胜龙十分了解。作为行家,谭谈先生敏锐地洞察到了傅胜龙对企业文化的领悟。“以他的文化视野,以他的前卫意识,他从发现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那一天起,就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了公司首当其冲的建设项目。”这位连任中国第六、七作家协会副主席、刚刚卸下湖南省文联主席职务的老人洞若观火:“以他的远见卓识,他自然想一步到位,一开始就将企业的经济大厦和文化大厦同时建造起来,为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大汉集团独特的人才结构造就了独特的责任文化和价值观。
对于这一点,傅胜龙的人才观则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品、智兼优的贤才,是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善于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具有良好的法律、道德水准的人才。只有文凭的人不是贤才,只有实战技能的人也还不算贤才,只有责任心的人也称不上优秀的人才。知识、能力、品德全面发展的职员,才是值得全体同仁学习、尊重、重视的人才。”傅胜龙说,“人是企业的灵魂。大汉用‘看得见、敢于抓、抓得住’九个字来甄别员工。”
傅胜龙对他的“九字真经”有一番很精辟的解释——
“看得见”是人的学识水平,是对知识的占有、及对占有知识的提炼。我们把它浓缩成一个”智“字。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里需要智者及时发现和判断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孙悟空是一个智者,他的火眼金睛就能识别老妖精,他遇到困难时总会找到办法去解决困难。
“敢于抓”是人的胆量与勇气。胆量与勇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更多的是后天环境培养出来的,特别是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把它浓缩成一个“勇”字。
“抓得住”是人的技能。我们把它浓缩成一个“能”字。每个人的技能都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百步穿杨、一箭双雕都是“能”的体现。有时候人的技能不如动物,比如爬树不如猴子、嗅觉不如狗、奔跑不如狼。技能的增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那便是实战和时间。
因此,有人这样评价傅胜龙:“有责任的企业家,其实不亚于一个很好的政治家。他们往往兼备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慈善、宗教等‘综合教育家’功能。”
2007年6月,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一行5名专家教授,进驻大汉集团调研。这是一群以思想力影响中国政坛的人物。他们把对于大汉的兴奋表现在一篇洋洋3万言的“大汉模式——民营资本促进县域城镇化的积极探索”文章中,并印成白皮书广泛发送给对中国经济、社会能产生影响力的人们和领导人的案头。
从此,“大汉模式”把一个原本是农家男孩傅胜龙的理想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使一个缺少信仰和诚信的空间,可以重新填充、思考一个“共产党人资本家”带来的“责任文化”。
“为什么是傅胜龙?”湖南省社科院一位多年从事湖湘文化研究的研究员激情难捺地说,“这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种子又一次的生根发芽。”
而在傅胜龙的心底总是涌动着一种地域文化情结。古老的宝庆,涵盖湘中邵阳、娄底以及怀化部分地区,这里的人们一直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血性传奇。宝庆人在商业上的建树,更是开湖湘之先——从毛板船的惊心动魄,到武汉宝庆码头的水运辉煌;从挑着小五金走遍万水千山,到大汉物流业向全国的纵身拓展。其商业文化的特殊价值傅胜龙是奉若至宝。
“宝庆文化是最经典的湖湘文化。”傅胜龙脱口而出的这句话,站在商业角度看是他的底气,而换到文化的维度,则直让人体味不尽傅胜龙的灵敏。
也许,傅胜龙走多远,正代表着湖湘文化在商业社会的行程有多远。
因为湖湘文化的软实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她同样也是属于大汉的。
智慧,随成功超越
“不是做品牌的,就是不卖给他(铺位)!”
这是6年前记者在株洲芦淞区智超服饰广场采访时,听到的很牛的一句话。而更牛的一句话是:“来智超(服饰广场)就是要让你天天进财。”
这一年芦淞市场因为大汉集团对“智超”1个亿的投入,以销售铺位产权为卖点,不但带动了整个服装市场硬件的改造,而且加速了整个服装行业的品牌化进程。
“当时的芦淞市场就像一个打盹的雄狮,这样的猎物,也只有在它打盹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制服它。”说起第一次对芦淞服装市场的征服,傅胜龙的感慨也不同寻常。
时隔4年,大汉在株洲芦淞的又一力作——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高30层的金帝广场再次划破中国服装界的宁静,把芦淞服装市场助推到了中南地区服装业的前沿,并直接引发了湖南纺织企业新一轮“聚集效应”。 正在形成一个以长沙、株洲为核心的湖南服装产业集群。预期“十一五”期间,要打造出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00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1000家以上。
在物流业如鱼得水的傅胜龙,选择在株洲这个地域优势相当明显的“交通枢纽”频频出手,亮出大汉的旗帜,就如同选择了一个战略制高点,不仅更壮大了在业界的盛名,利益也自然归乎他的掌控之中。
而远在1998年,傅胜龙拿出大汉公司的第一笔利润(1000万元)投资兴建娄底市娄星北路时,就以一个职业商人的智慧,赢取了全社会一个大大的意外。
……
仔细留意傅胜龙的每一项商业运作,你会发现他往往不带半点陈陈相因的刻板痕迹,而总是推陈出新,环环相扣。即便是把大汉第一个农村城市化的双峰模式复制到溆浦,同样的手法却参与了全新的设计元素。来自加拿大国际顶尖沃尔斯公司的手笔,给追求完美的傅胜龙以一份更激昂的执着。
“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超越。” 邹明总结说,“这就是傅胜龙。”
“湖南长沙市邵阳商会执行会长”是傅胜龙最近也是最”显赫”的一个职位。在商言商,说显赫当然是指商界的持续影响力。
说到商会,傅胜龙最快的反应是“我们(邵商)的品牌企业太少。我们大汉立志要做‘城市梦缔造者’,这样才能成就大品牌。”
“邵商发展要过三关。”傅胜龙说:“第一是品牌。这主要跟邵阳人低调不张扬的性格有关。任何产品没有形成一流的品牌效应,就很难做强做大。第二是合作。不但强强要合作,弱弱也要合作。第三是人才。人才结构不好,科技含量太低,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对于商会这样一个为企业和企业家寻找交流、合作不可多得的平台,傅胜龙认为很值得创业发展的人士期待。因为商会可以整合诸多资源,协助会员进行信息传递、信贷担保、融资以及人才、专家交流等等服务。实际上整合资源就是寻求一种团队力量,一种远远超越了个体的力量。
“人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这一中国式的教育语境,培养了一条条“生龙”、“猛龙”,即一个中国人一条龙。
而傅胜龙是在用商业的逻辑,诠释一个超越龙的大汉模式,以“干大事、流大汗、成大业”的精神降龙、聚龙,直至要打造出一条商业巨龙,历史狂龙。
超越龙,胜龙。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超越。
【胜龙经典语录】
1、心中装得下一个人,就做一个人的事;装得下一家人,就干一家人的事;装得下天下,方能以天下为己任。
2、底气和霸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良性循环而螺旋上升的。人总是容易在成功中进取,在失败中沦丧。
3、 拥有1000万现金不算拥有财富。只有漂漂亮亮地创办了一个实业,扎扎实实地完成了一个项目,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才叫财富。我们始终认为,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最终用金钱回报社会。
4、人一旦成功了,他成功的经历就会被传奇化。实际上,人在创业之初,大都是非理性的。所谓的高瞻远瞩、目光如炬,往往都是无聊的杜撰。那时候,你唯一的资本就是你的付出。
5、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人生历程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轻易得到的也会轻易地失去,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真谛。
6、有豁达宽阔的胸襟,是成功的另一半。
7、宝庆文化是最经典的湖湘文化。
8、资本的积累是责任的积累,财富的增加靠业绩来体现。我生在农村,农村城镇化建设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一个光荣的梦想。
【胜龙经商哲学】
1、与人有利,取己之利。共赢,生意方能长久。
2、第一桶金其实没有诀窍,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事在人为。
3、规则总是围绕规律上下波动,就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总是掌握了规律的人。
4、商机不在,则静若处子;商机在,则动如脱兔。做生意,切记伺机而动,切忌轻举妄动。
5、每个人都看得见的商机,至少不是绝顶商机,甚至都谈不上是商机。
6、涟钢周围当时有上千家钢材贸易公司,几乎全是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真正走出去找客户的,没有几家。我就是最早出去找客户的。
7、我不赚看得见的钱。商机是思考、摸索、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在路边上等着你的。
8、家族企业不同于家族成员企业。只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遵循基本的人才价值观,家族成员企业同样可以成为好企业。
[稿源:湘商网] [责编: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