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博士生服务农民工
  • 2010/7/1
  • 深圳市邵阳商会
  • 11044

人物介绍:李久鑫 男,1973年出生,籍贯河北。200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7月李久鑫博士创建了广典传媒集团的第一家公司,并任CEO至今。广典传媒是中国服务型媒体的开创者,其推出的《西陆打工俱乐部》全国电视联播服务网,一方面通过电视栏目关注农民工群体,解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在生活、生存、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也通过线下的服务体系切实地为这些农民工提供有效地帮助,尤其专注于为农民工进行就业指导,并全程免费帮助农民工就业。现任职务:广典集团总裁、西陆网总裁、《西陆打工俱乐部》创始人、北京希望公益基金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联合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CCTV 2008年度三农人物、中央电视台社会评论员。

       作为复旦大学的博士,毕业后的李久鑫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把事业领域锁定在农民工就业工程上。他敏锐的察觉到农民工劳务市场存在的失衡和无序,面对这一年多来连政府都深感头疼的社会问题,他却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他将事业命名为“西陆打工俱乐部”,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恰似唐僧的西天取经之路。


                                                                     择业,心怀农民工

       复旦博士竟从事农民工劳务市场的经营,这样大的身份差异无论是谁,都会在心里画上几个问号。复旦博士不一般的人生选择的谜底就藏在李久鑫从农村走向城市30多年的人生经验中。
       7岁之前,李久鑫在河北唐山的农村生活,唐山大地震是他记事的开始。那一切仍然让他记忆犹新:一夜之间唐山遭遇到天翻地覆的巨变,其中让李久鑫感触颇深的是他的小学校长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和蔼的邻居突然之间就高位截瘫,温馨的家园被一个个地震棚取代……
       这一切在幼小的李久鑫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从此他明白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同时也让他对人生有了一种更为豁达的看法——生命如此不堪,更何况生活呢?生活有无数可能性,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世事难料。
       1979年李久鑫上了小学,他是跟随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改革开放历经30载,农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电话、网络的普及和人际的交流使得农民的眼界、价值观和生活目标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思想的突变引发了农民工进城热。这一切变化让李久鑫敏锐地察觉到农民工进城以及劳务市场出现的失衡和无序,看似连政府都很难解决的难题,他却在其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2002年,李久鑫创建了第一家公司,取名为“广典”,最初定位于“小区广播”这个相对偏门的数字新媒体业务。随着业务发展,电视互动节目逐渐成为广典的主体业务。除了SP业务,当初广典已经在务工就业、婴幼儿教育、交友、Web Game、团队通话、MSN机器人等将近20个领域进行了业态探索。
       SP业务在2000年底才开始起步,由于竞争激烈,部分SP公司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推销手段,存在乱收费和发送不良信息等违规经营行为,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这让李久鑫一度怀疑SP业务是否可以长时间做下去?2007年9月,SP行业的公司业绩急剧地下滑,行业市场也开始大整顿,在李久鑫看来,整顿给广典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他们的业务不能再开展了,而且还必须在2个星期内消失。同时他也面临着下一个业务的拓展工作。
       早在2003年春节前后,齐鲁电视台举办了一次招工项目,邀请了众多需要招聘的企业,结果,一天之内,几千名农民工涌到了济南城内某个院子,水泄不通。这件事让李久鑫看到了商业机会。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大量的农民队伍进城务工,农民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务市场,具有独特的人力资源价值。但是农民工务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如何上岗技术操作,在工作中遇见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了李久鑫灵感,并且他准备把广典的业务主要放在劳务项目中,确实帮农民工解决务工问题。



                                                                        创业 步履艰辛


       2007年底,广典正式推出依托电视、互联网以及呼叫服务平台建成的全国性劳务交易平台——西陆打工俱乐部。西陆打工俱乐部主要通过农民工就业服务电视节目指导农民工如何维护自我权益,然后农民工拨打俱乐部服务电话,呼叫中心将对农民工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通过庞大的数据库精确匹配为农民工推荐合适的工作机会,随后通过服务站对农民工进行面对面地培训,做到真正有效地帮助农民工。
       万事俱备,而最终都没有招来一个农民工前来咨询工作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太多的中介帮助农民工找工作,而这些中介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农民工不相信会有一家免费为他们服务的公司,这时西陆打工俱乐部面临开张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农民工的信任。对于这样一个受尽了轻慢和白眼的农民群体,免费的笑脸和服务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是不是中介”的质疑始终不绝于耳。
       李久鑫现在仍然记得他们第一次服务的对象并不是那些自身能力很强的人,而是走投无路的残疾人。当时因为是第一单,公司派了很多人去亲历这个过程,大家做足了思想准备,就是没想到来的一大半是残疾人,而且他们在电话里并没有将这个情况说明,直到见了面才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其中有一对泰安来的夫妻,刚到青岛时他们都很绝望,而且当时临近年关,他们觉得根本没希望都想回家了。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当时带了很多行李,还要转几趟车,很不方便,有回还因为行李太多被轰下了车。这就是李久鑫最初面对的社会现实,这些问题时至今日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好在结果还是不错的。到了工厂,发现那里其实很好,很现代化,待遇和福利确实也不错。而且有些工作只要坐着用手就行了,他们两个都是腿不好,做那个工作一点不耽误。”李久鑫介绍那对夫妻现在的情况。
       还有一个故事,在公司里广为传颂,那是关于一瓶5块钱的矿泉水。有个老大姐很苦很穷,脸部还有残疾,无奈之下找到李久鑫的西陆打工俱乐部。当俱乐部将她送到服务行业时,被对方一口回绝,几经辗转终于有家酱菜厂接收了她。送工那天,老大姐舍不得买水喝,却掏钱给送工的小伙子买了一瓶5块钱的矿泉水。正是这一股股流动在人们内心里的暖流,铸就了西陆打工俱乐部坚实的基础。
       2008年11月份,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这股飓风也严重波及西陆。最受影响的是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普通生产工人的需求,进而波及到了除了服务行业及食品加工企业外的其他行业,此前招工需求最为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的订单都纷纷萎缩,例如招聘需求旺盛的山东,这一时期就有几十个订单突然取消,李久鑫突然感觉到,企业、工厂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不招人了。而“一夜之间”的形容也并不夸张。
       2008年年底,一个山东威海的码头装卸企业因生产需求,需要招聘100多名普通男工,10月左右协议签订后,西陆着手招聘, 09年1月份就将100多名工人拉到了码头,结果接到了这家民企突然取消招聘的通知,对方的态度很明确,赔偿没问题,但人一个都不要了。这件“重大事故”被迅速上报,西陆只能在威海本地以及临近的江苏、河南、上海等地消化工人,其中,部分工人就被转入了食品企业白象。这样的例子,在旧历年前非常普遍,李久鑫忙于四处“救火”。受到这种态度的影响,西陆开始收缩战线,放弃受影响较重的电子、纺织行业,将主攻方向圈定在服务行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创业成功的硕果

       2009年的3月份,西陆从新闻中发现山东用电量一直在增长,于是就大胆地招聘农民工,没有想到的是2008年年底曾经大量裁员的玖龙纸业,居然在2009年3、4月份又提出500人的招聘需求。在西陆的客户中环渤海经济圈的市场需求占的比重较大,长三角在4至6月份就大量招聘员工,最大的一次招聘在8月份爆发,其中包括受金融危机严重萎缩的行业。2009年,西陆就接到了“广东富士康给的1000人的大单子”。 2009年年中的“劳工荒”让长三角、珠三角的大量用工企业着实抓狂。西陆为此忙得不亦乐乎。
       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经济也开始复苏。而国内的企业也开始大张旗鼓地招聘农民工,西陆将会给农民工提供更好优惠待遇的工作。
       除了为农民工做好实事以外,在李久鑫的字典中,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公司招聘的很多人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因为只有很纯净的人才能做好这件事情,并且他们可塑性比较强。公司的“志、勤、思、和、创、实、正”的七字方针,是李久鑫团队的做事准则。李久鑫特别强调“勤”、“思”、“和”三个字。首先人要勤快,其次要善于思考。在他的团队里,不允许有人没来由地说“农民工不可理喻”这样的话,那是因为你没有把工作做到位。每一位送工的同事都被要求陪农民工在工厂住一晚上,这样就能明白他们的很多困惑,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因为被骗了,还是因为找不到食堂?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到处都是陌生的,怎么能不恐惧?你要能理解他们的恐惧,才能把工作做好。“和”就是团队的团结比利益更重要,不能因为一个业务的问题牺牲了团队。团队也会犯错误,关键要能改,事情是做不完的,团队散了就什么都做不了。
       目前,劳务工只要拨打热线电话4007654321,提交个人求职需求后,《西陆打工俱乐部》就会在数据库以劳务工的第一岗位需求筛选合适的岗位,然后再根据劳务工的具体情况,与岗位进行匹配。一旦有合适的岗位,会迅速通知对方。
       截至2009年4月,西陆打工俱乐部累计为70万农民工提供了职业指导,并协助其中6.3万人实现就业;有100多家劳务中介机构在平台上进行项目合作与开发;有5000多家招工企业在平台上招募劳务工。
       李久鑫因为这个劳务项目业务获得了2008年CCTV“三农人物创新奖”。没有不合适的工人或岗位,难就难在一个匹配的问题。让农民工劳务市场合理匹配无缝对接,是李久鑫为之奋斗的目标。



       CCTV2008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中李久鑫入选三农人物,被誉为帮农民找工作的“好媒人”,甚至有人称他为“农民企业家”。面对美誉与掌声,李久鑫的回答质朴却意义深远:“我自己从农村走出来,也特别希望更多的农民兄弟走出来,于是依托技术搭建了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就业平台,帮助农民兄弟找工作,将‘一代人的努力改变三代人命运’变成现实。”对此,我们采访了李久鑫。
       记者:为什么创建西陆打工俱乐部?
       李久鑫:技术进步的第一责任是帮助弱势群体,《西陆打工俱乐部》就是用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一直都想为农民兄弟姐妹们做点事,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谋取幸福生活。我看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但他们在增加生活收入的同时,却始终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农闲时出门,农忙时回家”,无法获得一份稳定的城市工作,所以我决定依托新技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帮助这群弱势群体在城市里找工作。
       记者:在这个业务的开始,你们遇见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久鑫:信任问题。这就需要时间和实践,用面对面的细致服务,用时间去积累品牌信誉。我们对农民工不收钱,用工企业会为他们付费。一开始他们不信,但企业确实在大规模招募中通过外包给我们节约了成本,在这里我们肯定有利润,但这些很难跟农民工兄弟去解释清楚。所以我们第一步非常难。 
        记者:“西陆打工者俱乐部”运行以来,为农民工和用人企业在哪些层面解决了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在这方面,你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李久鑫:西陆打工俱乐部作为中国最大的务工招聘平台,为农民工构建了一个安全、放心的就业平台,提高了就业效率,节约了就业成本;为企业构建了一个规范有序的快速、规模招聘人才的集约化平台,提高了企业的招聘效率,降低了招聘投入。西陆打工俱乐部在我国第一次整合了电视、电话和互联网三大媒介,依托媒体技术建成服务于劳务工的全国性劳务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开放的模式解决了中国蓝灰领招聘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西陆打工俱乐部为中国劳务工提供全流程的免费就业安置服务。最后帮助他们顺利上岗。
       西陆打工俱乐部作为中国最大的务工招聘平台,也为招工企业提供快速岗位发布、简历搜集、简历筛选、代理面试和送工上岗的全流程服务,将传统的招工服务前端流程全部“独揽”,成为企业寻找农民工的快速通道。全国有招工需求的企业都可通过网络http://qiye.xilu.cn、服务热线4007654321或各地企业拓展代表提交用工需求。企业服务中心将派出专员核实用工需求和展开企业实地勘察,随后将根据招聘需求,在数据库按照岗位需求关键字展开“匹配”搜索,以及前期的电话面试和就业指导服务。一旦与企业核准面试时间后,一场针对用工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招聘会将在西陆打工俱乐部服务站举行,企业届时派人到场面试或远程面试均可,面试合格后的劳务工将被直接送往企业。
       记者:你对“西陆打工者俱乐部”的定位是一个“公益事业”还是“公益性产业”?对这个项目你的最高预期是怎样的?
       李久鑫:西陆打工俱乐部作为全国最大的务工招聘平台,虽然是为中国农民工服务,但从事的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有其广大市场发展潜力与空间的,而并非单纯是一个公益事业或公益性产业。我们只有通过成功的市场化商业运作,才能将我们对农民工的服务持续下去,才能真正作为中国就业服务市场的一种补充,将企业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政府、农民工、企业、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我们的共赢,让中国的就业服务市场或人力资源行业日益规范,让中国的蓝灰领人才市场进入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中。
       我理解你所提问题的动因,我想是否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更好的定义——“民生产业”,毕竟我们商业机构一定要盈利,但我们的项目是比较直接促进民生的。
       记者:“一代人的努力,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是一个很鼓舞人心的提法,在日常工作中,你如何使你的同事们认同你的这个理念?在相关项目的运作中,什么样的人和事让你更坚定西陆团队的这个愿景?
       李久鑫:我们公司的呼叫中心有个宣传墙,叫“幸福墙”,就是很多善良的劳务工通过我们找到满意工作后,给我们的感谢和祝福。这些人和事对整个团队来讲是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记者:这次被称为:“农民企业家”,你是什么感觉?
       李久鑫:我们更倾向于叫“民生企业家”。农民工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负担,他们就是产业工人,但就是因为身份问题而有了这样一个称号。城市要发展一定要吸纳和接受新鲜的血液,他们是新一代的移民,愿意吃苦,肯上进,肯学习,79%的农民工很愿意学习,而我们城市的孩子就未必了。


       编辑 陈 静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  联系人:张女士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