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听取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筹备工作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改革开放
系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会议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改革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转变职能
解决好事关民生突出矛盾和问题
会议指出,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推进机构和职责整合,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探索,大胆创新。
会议强调,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关键在落实,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各项改革要求落到实处,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制度解决“四风”问题,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关注惩治腐败 将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会议指出,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会议强调,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和要求部署上来,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震慑力。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党风建设入手,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
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专家解读:反腐常态化法制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微博)认为,我国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已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建立起一系列制度和组织体系保障,但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工作规划被寄予厚望。这一工作规划将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也可能结合目前防腐败的新形势,比较全面整体性建立预防腐败体系。
“将反腐纳入到一个法制的轨道,通过建立法制笼子将公权力关起来,这将会是五年规划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和重大转变。”汪玉凯说。但同时,汪玉凯也表示,体系建设要有长期过程,未来五年的重点和突破口将会从法制着手。使反腐常态化法制化,真正起到持久的作用。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认为,制度反腐是未来反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和检验这一体系的实施成果,则需要开辟试验特区,给予充分政策支持和空间。
巡视力度或将加大
李永忠介绍,在此次政治局会议中,对于“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表述,由此前的“改革和完善”变为“改革”,这说明高层决心实质性推进这项改革,传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态度。同时,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对此,李永忠认为,要继续加大对于地市、区县的巡视力度,突出巡视的重点,更大力度地揭露腐败问题。
同时,会议还提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汪玉凯认为,只有四个体系形成很完整的构架以后,才有可能构建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坦言,这一机制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这样的提法前所未有,足见中央有信心推进下去。
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
结束粗放型发展迈向科学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划出时代标志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党建专家 张希贤
历史地位
展现历届中央“真功夫”
张希贤指出,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一大之后,党的代表大会逐渐实现了常规化、制度化。每五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在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中间,有七次中央全会。其中有三次
中央全会重点研究人事,有四次要出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方面的具体决定。正因为很多重大政策一般此时出台,因此三中全会被认为是看新一届中央“真功夫”的关键点。
主要任务
作出经济建设改革决定
张希贤表示,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作出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方面的决定。这里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本次党代会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战略部署,需要在三中全会的决定当中具体细化。如何落实,具体的规定、规划。二是根据一年来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到底有哪些需要重点突破、重点改革,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因此三中全会涉及到改革、建设、发展和经济建设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
本届重点
改革开放新三十年开好头起好步
张希贤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三十年,怎样开好头,起好步,涉及到未来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起步是否走得好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因为没有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次三中全会决定则会要求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张希贤指出,第二个原则是今后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经济建设、改革要以13亿老百姓的创造力为设计的前提。总体规划和宏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这将是三中全会一个新的亮点和新的变化。
张希贤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我国结束粗放型发展,迈向科学发展的划时代的标志。
历史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重大政策(摘录)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三农”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
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