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和谐相处,是湖南文化环境的一大特色。南岳大庙之中,道教与佛教在一个庙内和谐相处;在岳麓山,山下有儒家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山中有佛教的麓山寺,山顶有道教的云麓宫,均能在一山和平共处。在文化与人的关系上,近代湖南先哲主张,“合中西两洋文化一炉而冶之”,为“改造中国与世界”造就“新民”。
而且,湖湘文化和湖南人的精神,毕竟是脱胎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如合群性缺乏,封闭守旧观念和小农经济思想较浓等弱点,以及忽视生产流通领域的倾向,至今仍存在着消极影响,这是需要加以克服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对经商的人来说,没有谈不拢的生意,只有谈不拢的利益。谈生意需要妥协,需要退让,直而不弯,进而不退,生意就很难做成。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善经商和经营的湖南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做生意与搞革命是不一样的,不能太刚、太强、太硬,需要柔,需要刚柔相济。
在造就一代新人的问题上,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人,在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问题,只是由于他们较早地牺性了,这一全新的文化观念没有变成现实,后来却由杨昌济、毛泽东等人变成了现实。主张“合中西两洋文化一炉而治之”的杨昌济,为实现“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崇高理想,他“以直接感化表扬为己任”,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擎天大柱均出于他的门下。
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曾经强调,新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发展,就是指每个人在体能、知识、智力、技能、潜能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其实质是人的智慧潜能的开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实现从重物质、重资本到重人才的转型,并已实现了从依赖物质资源到依赖人才资源的战略转变,湖南应当而且必须造就新形势下的湖湘人才群体。
更因为,当今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世界性的文化开放与汇流,使培养熔铸世界文明精华于一炉,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代新人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预见的“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的“全新的人”将会在地球上出现。中国和湖南的未来需要大家巨匠,只有兼收并蓄,贯通今古,融合中西,才能培养造就新一代的大家巨匠。
因此,湖湘文化在新的时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南人精神和性格需要新组合与改造,需要再一次“辨同异、合中西”,需要在三湘大地再造“新民”。应对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湖湘文化必须努力浸润现代人文精神,湖南人精神与性格基因必须进行新的组合,并培养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在某一种意义上说,这一次征集提炼“湖南精神”正合时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者:郭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