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倡“湘商”
历史上的“湘军”赫赫威名,但“湘商”却寂寂无名。
尽管不成气候不成商帮,但历史上并不是没有人关注“湘商”,思考“湘商”。第一个提出“湘商”并有文献记载的,是在历史上被誉为“旷代逸才”、晚清宪政的鼓吹者、同时又被称为“变色龙”的杨度。
1929年12月17日,杨度写了一篇文章《长沙柳虎溪先生八十寿序》:
迄乎前岁,至沪忽遇长沙柳菊生君,则一真商人也。经商起家,全无假借,惟以才识过人为众所信,故其事业日广,兼及长江各埠。此在宁波、广东商界诚不足奇,若在吾湘,实为仅见。上海向无湘商,有之自柳君始。
杨度有感于他省工商成帮,而湖南官兵盛行,“无湘不成军”乃至“无湘不成乱”,因而希望湖南改变风气,倡导实业,变兵战为商战。
不仅如此,杨度还身体力行,与梁焕奎、袁树勋等人创办了华昌公司。一战时期,华昌公司生产纯锑,运往欧美,声价颇高,成色可与世界著名锑矿英京郭克逊的产品媲美,完全垄断了国内锑产品出口,因战争而出足了风头,成为清末湖南最有生气的商办企业。
危难时期的湖南人,“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先以文章名震天下,继而书生领军、挽救危亡,再以宪政、大同理想安邦济国,兼之以商业促进民生,实业报国,或文或武,或政或商,无所不用其“极”,让人不胜感慨。
“湘商”的诞生,一开始就赋予了太多的历史使命感。
余尝与湖南人言,今日世界,为经济战争之世界,湖南人不竞争于工商,而惟做官与当兵之竞争,必对于国外而为外人所压,对于国内而为闽、粤、江、浙之人所压,其以淘汰而劣败必矣。
二,湘商成帮
时光转圜,已是半个甲子。改革开放,市场兴起,湖南商业渐渐恢复生机。
“湘商”这个词语再次浮现在世人眼中,却是在21世纪红网上的一篇网络文章。2004年11月12日,邵东人王瑞燮发表《天下邵东人——商界“湘军”与湖湘文化》,从邵东经济现象切入,认为湖湘文化在新时期应该契合湖南经济发展的节奏步伐,用文化引导经济实践,并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商界湘军”、“邵商”、“湘商”这些口号。
“湘商”第一次出现在正式媒体,则是在2005年第12期《南方企业家》的一篇文章《湘商入粤》:“湖南人有一股蛮劲,做事拼命,有闯劲,义无反顾。于是又有谭嗣同之类的硬汉文人;有声名显赫的湘军;有精明、聪慧的湘妹子;更有不干则已,一干就要干出名堂的湘商。”塑造了最早一批湖南人向广东进军打拼的湘商群像。
但是,商帮之所以成为一个商帮,则是依靠地域关系自发结成民间组织,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商业力量。在新世纪,作为一个商帮,湘商的组织形式——异地湖南商会,其发起和成立,比“湘商”这个词语的亮相还早。
2003年,重庆湖南商会和陕西湖南商会分别酝酿成立。尤其是重庆湖南商会的诞生,对后面湖南异地商会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到了引擎作用。重庆市湖南商会原名“重庆在渝湘籍人士联谊会”,类似于老乡会,说明近代以来湖南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犹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乡会顺势转变为现代商会。
2006年底,重庆湖南商会发起组织了“首届全国湖南商会协作联谊座谈会”,开始主动对接湖南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兄弟商会,共同推进湖南异地商会的建设。
2006年9月中博会在湖南举办之际,省经协办邀请与会的重庆、广东、四川、石家庄等异地商会会长,召开了“首届湖南异地商会会长年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并于2007年1月10日正式召开“首届湖南异地商会会长年会”。
形势的发展异常迅猛,湖南人力图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凝聚一团、让湘商旗帜高扬于世界的雄心异常强烈。时不我待,第一届湘商大会马不停蹄地在2007年就成功举行,这一年也被称为湘商元年。这让积淀深厚的其他商帮刮目相看,以至各省的某商大会群起响应,改革开放以来赫赫有名的粤商就在2008年召开首届粤商大会。
从2003年到到2010年,湖南人以湖南异地商会建设为翼,以湘商大会为轴,连续八年时间,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商会组织建设,共建成138家湖南异地商会,全国仅西藏和山西两省没有湖南商会,正如商会建设者伍继延说的,“早几年别人来问我,我只能说哪些地方有湖南商会,现在我要倒过来说哪个地方没有了。”
2009年,第二届全国商帮峰会在苏州召开,湘商排在了中国新十大商帮的第九位,跻身中国十大商帮。
这一切都显示湘商的强大组织能力。就像当年的湘军以团练起家,成为遍布全国的军队组织,以至于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湘商实际上也继承了湘军的这种基因,以组织取胜。
三,文化立商
湖南本为蛮荒之地。岳麓书院创立后,湖南这块蛮荒之地有了朗朗书声,发展成中国的“理学之邦”,被人誉为“潇湘洙泗”。湖南人也以“会读书”著称,喜好思辩,长于思辩。
因“湘商”而起,湖南人这种爱好思辩的性格崭露无疑。“湘商”未成大气候,关于湖湘文化如何转型的讨论已经轰轰烈烈地响起:也许还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像湖湘文化那样,既为湖南人无比珍视,又被湖南人深刻地反思,并提出湖湘文化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转型的问题。
湖南商会建设的实践家们早已经在行动了,但是,真正让“湘商”横空出世为大众所知的,是2006年底一场“尚需时日话湘商”还是“大话湘商正当时”的争论。
在这场争论中,著名官场小说家王跃文出任反方辩手,自嘲扮了一回黑脸。表面上,王是贬损湘商事业,实则助湘商成名有功!
世人尚在犹疑不决,湘商文化旗帜人物伍继延以力敌万钧的气概,抛出了洋洋洒洒万言长文《崛起湘商:一个全新思想的商业群体》。文章既勾沉史料,又建构理论,纵论古今,铺陈现象,完整展现了昔日湘商风貌、当下湘商崛起的历史脉络。堪称湘商文化的理论奠基之作。
伍继延认为,在经历了湘军、湘政两座辉煌的高峰后,湖湘文化将以“湘商”为标志,迎来第三次伟大复兴。他满怀豪情地说:“假以时日,天下湘商星火燎原经营天下,定当争取湖湘文化复兴的第三次荣光!”
2009年,“湘商寻祖”活动在怀化洪江古城举行,湖南人以寻根溯源的历史精神,执著于为行动确立一种精神意义。
洪江因水运而兴,商贸发达,时人称之为“小南京”,今人誉之为内陆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曰“明清第一古商城”。我们还发现,古城内会馆林立,是当年各大商帮汇聚之地,所以,洪江不仅是天下湘商的洪江,也是当年各大商帮的洪江。所以,洪江的重新发现,续补了湖南历史的商业传统。
2009年12月9日,“湖湘文化与科学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由湖湘文化研究会主办。论坛在“科学发展观”政治背景下举行,强调湖湘文化要适应全球经济化的挑战,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型和升华,并肯定了湘商在构建新湖湘文化方面的成功实践,甚至在这次转型中将起一种决定性作用。
这是湖南人第一次全面而集中地在学术上探讨“湘商”的发展成就和湘商文化的意义。
湖南各界对湘商的发展也投入了空前的热情,湖南籍经济学家王东京、湖南社科院院长朱有志、湖南大学廖进中教授、湖南社科联主席郑佳明等分别在不同场合或撰文,或发表演讲,为湘商的崛起呐喊鼓吹。红网传媒领军人舒斌则直呼:我是湘商文化的积极建设者。
这一切为湘商的发展崛起营造了极好的文化舆论氛围。从另一方面,说明湘商的特征是“文化立商”。湖南人自近代以来,以书生领军、书生领政著称,而今已经步入书生领商的时代!
(作者:枕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