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朱小丹:广东率先建新型社会自治体系
  • 2012/3/20
  • 南方日报
  • 9057

推进政府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改革。这是破除阻力的最关键、带有决定性的改革环节。确保政府权力真正在阳光之下运行,接受人民、接受社会的监督,拔除那些过去存在的小团体以及官员个人随意甚至随心所欲支配公共资源或者不惜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政弊端,防范政府公权力蜕变。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

  3月9日,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举行专场记者会,就深化改革、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粤台经贸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回答了境内外记者提问。记者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健主持,境内外共近百家媒体、150多名记者参加了记者会。

  政府职能应实现越位的归位缺位的到位

  有记者问:汪洋书记多次强调30年前的改革主要是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现在的改革主要是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想请朱省长具体地谈一谈目前阻碍广东改革的一些最主要的利益因素有哪些?请问广东现在已经有了以及即将出台哪些硬招来打破利益格局?

  朱小丹:你刚才引用汪洋书记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深化改革时将会面临的最大阻力,切合实际,正成为全省各级干部的一个共识。现在广东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最大的阻力毫无疑问是来自多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当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我记得在广东代表团的记者开放日时也讲到,我们政府自身的改革也就是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最大的阻力来自政府内部那些与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配置格局,有一些甚至是逐步固化的部门利益格局。现在我们选择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排除行政体制改革最大阻力的一个突破口,就是要通过这项改革,打破这种已经不合时宜的格局,主要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必须管的又没有去管好的状况,说到底是要让政府的职能实现越位的归位,缺位的到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行政体制改革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是一个突破口,我们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就是要稳步地推进深层次的行政体制改革。我们通过这项改革要达到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政府内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建立这样一种新的行政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立足点是要真正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下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大量的改革事项需要作出部署,加以推进。包括加快推动政务公开,政府要积极地探索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实现形式,最终真正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畅顺、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后,我们会同时推进政府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改革。我们能不能够突破政府行政改革最大的阻力,最关键的、带有决定性的改革环节是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真正管用的、能够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好体制、好机制,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在阳光之下运行,能够接受人民、接受社会、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这是改革最大的难点。但是我们这次下了决心,必须把这项改革实质性地向前推进。目的是要拔除那些过去存在的小团体以及官员个人随意甚至是随心所欲支配公共资源,不惜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这样一种行政弊端,要通过改革真正形成能够防范政府公权力蜕变的有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立起来。

  广东要率先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有记者问: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展到什么阶段,下一步广东省会出台什么政策扶持港澳企业在粤发展?

  朱小丹:我首先非常感谢《澳门日报》前一段对广东到澳门举行春茗活动的充分报道。去年8月份,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通过CEPA基本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这是推动内地和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的重大举措,把内地与港澳的紧密合作上升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高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广东在这当中有条件、有义务、有责任先行先试。"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率先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努力,在粤港澳三地形成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格局。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有规划,有具体的措施,正在全力地推进。

  广东和港澳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对港澳开放开始的,港澳因素始终是广东坚持和扩大开放最重要的因素。最早我们和港澳的合作主要是"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现在要推动粤港澳合作上新的台阶,我们不能局限在加工贸易,特别是在CEPA提出之后,我们有很好的机遇将粤港澳合作提升到服务领域,而服务领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要真正实现粤港澳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经过多年的紧密合作,我们已取得很好的成效。去年广东和香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占了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5.52%。随着粤港澳更紧密合作的深化,广东服务业对香港开放已经有145个领域,按照世贸组织分类需要开放的领域是160个,我们现在仅缺15个。在已经开放的145个领域当中,我们有84个领域是完全开放的,有61个领域是部分开放的。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用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在服务领域推动三地打破境内境外的分割,促进货物和其它要素自由地流动,这是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将来推动粤港澳合作上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一个主攻方向。

  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现在省政府正在研究在还没有开放的15个领域以及对61个部分开放的领域加快开放的步伐。广东方面已经研究提出了19项政策措施,这次"两会"期间,汪洋书记在会见曾荫权特首和崔世安特首的时候通报了这个情况,告诉他们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推进尚未开放和部分开放的领域加快开放、全方位开放。我们希望粤港澳三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共同争取把这些新的政策补充到国家下来出台的CEPA新的补充协议之中。

  在粤港澳合作当中,粤港澳三地都特别关注三个新区的建设,即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这三个新区可以说都是我们着力打造的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示范区。这三个新区在推进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先行先试中,各有各的定位和合作重点。南沙新区是一个综合的示范区,是今后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横琴新区更多的会在创意产业、高端商务、现代旅游业方面加强和澳门、香港一体化的合作,前海新区会把金融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粤港澳三方对三个新区都高度重视,达成一致共识,有相互协调协同的行动,在这方面的合作现在处于良好的状态,是有成效的。特别是在这次"两会"上,我们和曾特首、崔特首共同商量,会采取更有力措施推动这三个新 区的建设,加快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

  横琴的政策国家已经批复,前海的政策很快将要出台,横琴和前海的建设现在都在加快推进,有一些在横琴的项目今年内就可以投入使用。南沙规划也正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这些新区的建设将会形成几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引领和支撑服务业对港澳开放的先行先试,成为推动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引擎。我们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于广东来说,它的要义就是两个字——"开放",为了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能开放的我们都要下决心开放,能提早开放的,我们都要下决心提早开放。我们对在"十二五"期末率先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有信心的。

"六个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记者问:您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东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请问您广东今年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朱小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专门的内容谈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措施,你可以看一看。借这个机会,我也离开政府工作报告谈一些想法,跟你做个交流。

  关于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大的方面来讲是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句话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广东工业化的路子还没有走完,制造业要转型要升级,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要大幅度的提升。第三句话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培育新的关系未来、关系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是政府拍脑袋想出来的事,这完全是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去年广东的人均GDP约77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说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的转型期。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可以说是无一例外的。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是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服务业的比重会加快提升。具体到广东,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基础最好的珠三角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的顺序将会加快从二、三、一过渡到三、二、一。目前,广州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60%,深圳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0%,而所有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没有低于70%的,一般都在80%至到90%,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水平服务业必然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必然会应运而生。政府做经济调节工作,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循市场规律,按规律办事。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大势所趋,政府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9个重点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端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现代旅游业、现代健康服务业。同时,我们已经制定了"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广东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举措可概括成"六个一":一是制定一批专项规划,在"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大框架下,分别对九大重点发展产业制定专项规划。二是尽快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扶持性和激励性的政策体系。三是全力地抓好一批龙头项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靠龙头项目的带动,2010年省政府已经列出了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100强项目目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进展非常顺利,我们会加快建设,更好发挥它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建设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包括我刚才谈到的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以及佛山南海的金融创新服务区,还有分布在全省各地的一批综合保税区和围绕空港经济、海港经济打造的现代物流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的承载体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我们支持中心城市、大城市加快建立中央商务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比如说我在广州的时候就提出要打造珠江新城、琶洲、员村高端商务集聚区,依托珠江新城CBD向外拓展到琶洲、员村,这个规划已经在实施,这些都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五是开展一项试点。在广州、深圳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省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珠三角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发展。六是突出一项合作。即粤港澳服务业合作,新一轮粤港澳合作将会以服务业领域作为重点领域,我们会立足这个领域加快推进服务业对港澳开放的先行先试,包括加快推进前面我讲到的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除了上述措施外,广东还有很多创新性的措施,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政府所做的事情不是代替市场主体,而是为市场主体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好的条件,提供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大力支持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在广东有雄厚实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更多地发展"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实际上在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当中,处于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环节,包括研发、设计、品牌、物流、服务等,都占据着高附加值的位置。

  我们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要更多地尊重市场主体的作用,更充分地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内生动力,支持企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还要加大力度运用现代经营业态,包括信息化手段,整体地提升传统优势服务业。通过信息化的改造,把传统服务业也上升到现代服务业的层次。

  率先建立新型的社会"自治"体系

  有记者问:推进社会管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点,而且在"两会"之前通过网上的调查,社会管理也是网友最关心问题的前三位,请介绍一下广东省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近些年有哪些举措,您自己认为它的效果如何?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来总结,以便在下一步进一步地推广?

  朱小丹:社会改革问题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社会非常关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结构创新,是省委、省政府最重视的改革任务之一,是我们重点领域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部署了三项重点改革,其中第一项就涉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我们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和七个配套文件,为了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改革,推动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省、市两级已经全面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今年的2月27日,汪洋书记专门主持召开了全省社会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汪洋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改革和社会结构创新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具体部署,里边讲到了我们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举措。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已经做了的和有成效的事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这不需要多说。我想总结前一段经验和做法谈谈下一步如何推进改革。

  社会领域改革的意义不亚于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的艰巨程度和复杂程度也不亚于经济领域改革的艰巨程度和复杂程度。社会是错综复杂的,社会领域改革也是千头万绪的,政府在这方面推出的改革措施牵涉的领域很多,牵涉的方面很多。我主要讲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社会事务,这是改革的根本要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的全新格局,转变政府过去大包大揽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自治程度、和谐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增强都是我们要加强的着力点。加强和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是为了把那些可以转移给社会组织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尽快转出去,但是有一条,我们要花更多的功夫使社会组织能够成为合格的管理职能的承接者。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建设,依托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管理的协同度和公众参与度,我们希望在广东率先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自治"体系,它的主要依托就是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这个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我们身边的香港,都有很成熟的经验,该学的我们要学习,但是学习必须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借鉴和运用也是要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这跟我们搞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差不多。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的实施意见》,现在正在按照会议的要求修改完善,很快就会出台,贯彻这两个文件是下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二是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机制。这项任务现在已经摆上了特别重要的议事日程。社会管理的根在基层、在城乡社区,根扎不下去,改革很难到位,所以下来这项改革要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这次"两会"上有很多记者特别是境外记者多次问起乌坎的事,乌坎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出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上,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会造成很多突出的社会问题。乌坎教训很深刻,我们正在认真总结和吸取教训。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不只一个乌坎,如果这方面的改革不是动真格的,不能到位的话,解决了乌坎问题,可能又会冒出新的问题,恐怕还会出事。所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已经把这项改革摆上当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讲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或者说社会管理机制,核心是解决在基层党的领导、群众自治、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统一的问题。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支持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对基层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因为它是落实到基层的,它的覆盖面是没有其它方面可以取代的,同时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推进这项改革,就是三句话:党的领导不动摇;群众自治不作假;依法办事不含糊。三句话,短一句都不行。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最突出的工作着力点在两个方面:第一,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第二,依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前者靠的是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处理好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后者靠的是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框架之下,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三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基层选举,特别是两委选举;第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议事规则;第三,真正意义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第四,群众和自治组织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如果乌坎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是管用的,乌坎的事情也不会发生。这四个方面都要形成进一步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制度、规范要求和程序安排。前不久,乌坎村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严密程序对村民委员会进行了重新选举,村民选举投票率超过80%,群众积极参与,整个选举依法依规,非常顺利。

全力支持粤企赴台投资发展

  有记者问:我想问一个台湾跟广东经济合作的问题。广东省一直是台资企业投资最多的地方,现在已经要放宽大陆的投资到台湾去,广东的企业会不会更多到台湾去投资?广东有没有支持跟鼓励的措施?

  朱小丹:你作为记者本身,你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到台湾去投资吗,你希望吗?(记者:当然了,可以促进两地经济的交流和合作。)不担心?(记者:对)好,我回答你这个问题,到去年底,广东的台资企业已经有24859家,合同利用台资累计达到达到611.4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也达到了500多亿美元,这在所有省市、自治区当中都是排在首位的。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东是台商投资最热的一个热点,也是台资企业集聚度最高的一个省份。台资企业进来之后,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跟台湾通过台资企业推进双方经贸合作,至今都是互利共赢的。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内地企业和台资企业,内地政府和台商都是齐心协力,在一条船上去闯过当前这种市场风浪,这是有成效的。希望有更多的台资企业,尤其是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掌握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到广东来投资,任何时候广东都向台湾同胞敞开胸怀、打开大门,欢迎你们来投资,希望你们把在广东的业务做得更大、做得更强。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到台湾去投资,还是刚刚探索性地迈出了一只脚,还不能说整个已经跨过了台湾的门槛。现在广东企业到台湾投资,经商务部批准一共是3家。我希望你回去跟台湾的同胞们讲,广东省政府全力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粤资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到台湾去投资。有来有去、有进有出的双向互动、跨越海峡的投资合作将会提升粤台合作的水平,使它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我希望台湾方面多关心、多支持三家入台投资粤企,让他们能够成为一支成功的先遣队,如果他们成功了,说服力是很大的。我们希望随后一批有条件有实力的粤资企业加快到台投资。我们正在加快制定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指导意见。我们指的"走出去"是走出祖国大陆,包括走到香港去,走到澳门去,也包括走到台湾去,进一步要走向国际,走到外国去,这是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需要把握的一个最好的机遇。所以,现在我们做的工作主要是优化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提出一整套支持他们"走出去"的政策,包括财税、金融、用汇等政策。但有多少粤资企业可以随这三家企业之后加快对台投资,第一取决于台湾投资领域的开放程度,第二取决于企业的自身。

  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

  有记者问:广东转型升级目前的情况怎样,取得了哪些成效,难点是什么?

  朱小丹:广东的转型升级面对的是大量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一个十分艰难和曲折的长过程。这些年省委、省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们的转型升级有了明显的进展。特别是在这几年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广东转型升级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里有几个表现:第一,产业结构开始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开始稳步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比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都已经超过50%,先进制造业超过53%,现代服务业超过56%。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近几年也是几倍地高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幅,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正在形成。第二,自主创新能力在增强。广东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一位,更可喜的是PCT国际专利受理量占全国的50%以上。第三,"双转移"成效明显,珠三角这几年累计已经转出企业6000多家,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去年实现了3387亿元的总产值,当年的同比增长是34.4%。去年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85.5万人,转移就业137.6万人。第四,节能减排的力度在加大。"十一五"时期我们是以能耗年均8.5%的增速支撑了经济年均12%的增速。现在广东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全国最低的,单位GDP能耗仅排在北京之后,居全国第二低。我们的减排工作成效也是明显的,受到了全国的通报表扬。第五,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这几年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大大高于珠三角和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的过程当中,当然这是一个长过程,但是缩小差距的趋势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了。

  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下来的挑战会更多,但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决心不会动摇,尽管有再多的内外部挑战,省委、省政府都已经下定决心,始终把它作为主线抓在手上,我们会进一步加快推进。如果说我们在转型升级当中跟国内的先进的省份还有什么差距,相比于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突出的短板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自主创新。这里包括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包括教育、科技的基础水平,包括人才的集聚,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很明显的差距。广东正在全力加快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我们一定会毫不动摇地把自主创新战略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这项工作。

积极妥善处置粤港"自驾游"、"双非"孕妇问题

  有记者问:香港"自驾游"到广东省的政策在这个月底会推出,但是香港都很担心,会不会一定要开通从广东省到香港的自驾游,你们在跟香港的协议里是不是一定要相互开通的?如果开通的话,在阻挡"双非"孕妇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广东省会不会用其他出入境的措施或者其他行政措施阻挡"双非"孕妇坐那些"自驾游"的车到香港去?

  朱小丹:自驾游的问题,我们跟特区政府做了沟通,包括这次汪洋书记和曾荫权特首也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商讨。现在,香港的车进来广东自驾游,条件已经具备了,什么时候进来都可以,就是按照规矩办事,当然也有一个总量的控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香港的一些媒体炒得厉害的是广东的车到香港去"自驾游"。当然,原来我们说的是双向准入的政策。我们从来坚持实事求是,因时制宜。现在我们注意到香港的媒体也包括香港的一些民众对广东的车辆通过自驾游到香港去表示出很大的忧虑,我们已经明确地向特区政府表态,如果条件不成熟,那就放缓一些,让成熟了的事先办,香港的车到广东自驾游条件已经成熟了,我们表示欢迎,但不过多地强调对等,不是说你的车过来,我的车就一定要过去。因为两地的情况、条件不一样,我们等香港条件成熟了,香港居民都欢迎了,再有计划地安排自驾游到香港去。我们是"一国两制",没有必要在一国前提下的兄弟之间过多地强调对等,广东会多考虑一下香港的难处,多听一下香港同胞的呼声,所以请你放心,我们会实事求是地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一个稳妥的方式,会和特区政府做好充分的沟通。

  "双非"孕妇的问题很复杂。前不久,我到香港去,曾荫权特首跟我很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双非"孕妇对香港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希望广东省政府能够体谅这一点,支持特区政府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让香港同胞放心。我当时就表示了态度,我说请您放心,需要广东省政府做的事,会在最短的时间拿出方案并且给您答复。"双非"孕妇的事情我们是高度重视的,不希望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多年形成的紧密良好的粤港关系,更是不希望看到在两地同声同气的同胞当中产生一些误解,造成一些隔阂。因为我们已经发现有个别的香港媒体在挑拨我们两地同胞的关系,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居心叵测。"双非"孕妇问题有法律上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现实问题。现在是有一批"双非"孕妇通过非法途径进入香港,在香港生产,对香港的很多方面造成了不应该有的压力,也引起了香港一部分民众的反感,这个问题我们有责任和特区政府一起加以解决。我从香港回到广州之后,在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之内已经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我们配合特区政府所作工作的主要措施,建立了专门解决"双非"孕妇问题的省政府内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直接牵头处理这项复杂工作,我们还迅速地和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警方进行了全面的沟通,迅速地安排了清理整顿和打击非法中介机构的专项行动,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用足够强大的侦查力量摸清了在"双非"孕妇问题上发挥极其恶劣作用的一批非法中介组织的情况,而且迅速开展打击行动并已经清掉了一批这样的非法中介。请你回去后将我到香港之前和我到香港之后每天进入香港的"双非"孕妇数量做一个对比,如果你做出的对比是个增长的数字,那我向你做检讨。如果是一个下降的数字,而且是大幅下降的数字,希望你予以公布!希望香港媒体予以公布。如果说下降了,那就证明我们对特区政府的承诺兑现了,我们行动了,而且我们的行动是有成效的。这个问题只要我们两地政府密切合作,不会解决不了,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请香港同胞放心。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谢思佳 卢轶 郑佳欣 张培发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  联系人:张女士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